关汉卿(1219-1301年),元代杂剧奠基人,元代戏剧作家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晚号已斋(一说名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其籍贯还有大都(今北京市)人,及祁州(今河北省安国市)人等说,与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杂剧的成就最大,今知有67部,现存18部,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,无定论。 最著名的是《窦娥冤》。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《单刀会》、《西蜀梦》等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是个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圣”。本文介绍了关汉卿18部戏剧作品主要内容。
代表作品:
1《窦娥冤》
书生窦天章上京赶考,临行时将独生女儿窦娥托付给蔡婆婆,窦娥与蔡公子完婚。窦娥命苦,婚后不久,蔡公子病逝,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。蔡婆婆靠放些债度日,赛卢医借钱不还,蔡婆婆上门讨债,赛卢医欺她孤儿寡母想要赖账,并欲加害蔡家婆婆,幸被邻居张驴儿相救。张驴儿父子乃市井小人,见到窦娥貌美,便生歹意,欲图谋不轨,张驴儿欲娶窦娥为妻,被窦娥严词拒绝。蔡婆婆一气之下卧床不起。张驴儿逼婚不成,恼羞成怒,与赛卢医合谋,企图毒死蔡婆婆,霸占窦娥。不料,张驴儿之父嘴馋,误食了张驴儿给蔡婆婆做的放了毒药的汤,中毒身亡。张驴儿恶人先告状,并贿赂贪官,告窦娥害死蔡婆婆。贪官姚杭对窦娥严刑拷打,并以蔡婆婆相逼。窦娥为救婆婆性命,被迫屈招,身陷囹圄。六月初三,窦娥血撒斩台,临刑前她对天发誓,若窦娥蒙冤,天降三尺瑞雪掩我清白之躯。顿时大雪覆盖了法场。窦天章京试高中,出任朝廷廉使,得女儿托梦,知窦娥冤死,决心铲除贪官,为女儿昭雪。
2.《拜月亭》
《拜月亭》 也称《王瑞兰闺怨拜月亭》《蒋世隆拜月亭》元·关汉卿作。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。共四折一楔子。战乱逃亡之中,王瑞兰与母亲失散,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。世隆与瑞兰相遇,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,私下结为夫妇。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。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,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,门户不相称,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,跟自己回家,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。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,焚香拜月,祷祝世隆平安,心事被瑞莲撞破。二人得知情由,姐妹之外又成姑嫂,愈加亲密。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,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。世隆与瑞兰相见,知她情贞,夫妻终于团聚。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。
3《望江亭》
才貌双全的谭记儿新寡,暂居于女道观中。观主的侄儿白士中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观主,告知自己失偶之事。观主于是从中作合,使得白士中与谭记儿结成夫妻。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,本想娶她为妾,此时对白士中怀恨在心,暗奏圣上请得势剑金牌,前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级。白士中得到消息,愁眉不展。谭记儿不愿让他受自己连累,想出妙计。时逢中秋,谭记儿扮作渔妇卖鱼,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及其随从,将势剑金牌窃走。杨衙内欲绑缚白士中却没有凭据,白士中出示势剑金牌,说有渔妇告杨衙内中秋欲对她无礼。等到再见谭记儿,杨衙内方知中计。恰好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访得此事,奏于朝廷,杨衙内受到惩办,白士中依旧治理潭州,夫妻和美。
4.《鲁斋郎》
写权贵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、孔目张圭之妻,迫使两家妻离子散,最后包拯设计智斩鲁斋郎,两家终得团圆。权贵鲁斋郎秉性骄横好色,偶见银匠李四之妻颇有姿色,便以修银壶为名,连骗带抢劫走李妻。李四悲愤不已,前往郑州告状,急心疼病发作,被孔目张圭所救。张圭见他与己妻同姓,便认为妻弟。李四诉说鲁斋郎劫妻一事,张圭惧其权势,打发李四回家。李四回去后,一双儿女喜童、娇儿因无人照料不知去向。清明节,张圭一家上坟,鲁斋郎用弹弓打鸟却中其子金郎,张圭大骂,知是鲁斋郎后惧怕不已。鲁斋郎又看中张妻美色,令张圭献妻。张圭竟然依言将妻子骗到鲁斋郎处,鲁斋郎大喜,便将先前所抢李四之妻赏给张圭。恰巧李四前来探访,得遇己妻。张圭一双儿女金郎和玉姐此时也走散,心灰意冷之下,将李四之妻归还,自己出家云游。包拯任开封府尹,去五南采访时先后遇到喜童、娇儿兄妹和金郎、玉姐兄妹,将他们收留并教养成人。包拯听说他们的母亲均被鲁斋郎所夺,知其劣行甚多,欲除掉他,又担心有人庇护,乃以”鱼齐即”这一相似之名奏明圣上,圣上判斩,事后得知实情也无可奈何。后喜童中状元,金郎也中举做官,包拯令他二兄妹去云台观烧香,追荐父母,巧遇李四夫妇和张圭之妻,又恰巧张圭云游路过。两家人终于团圆。包拯将两兄妹各自配成婚姻,两家更为亲密。
5、《单刀会》
三国时,魏、蜀、吴各据一方,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要地。荆州原是刘备向吴国借来的,约定刘备进驻西川后就归还吴国,但刘备进川后对此只字不提。鲁肃是当时的保人,奉了孙权之命,打算索回荆州。鲁肃得知关羽智勇双全,于是计划设宴诱骗关羽过江到吴营赴会,预设埋伏以捉拿关羽。鲁肃先请乔公来商量,乔公认为此计断然不行,并大大夸赞关羽的智勇。鲁肃没趣,于是又去拜访贤士司马徽,司马徽也不赞同鲁肃的计策,还劝告鲁肃要小心款待关羽,以免吃亏。鲁肃虽然心无把握,但骑虎难下,还是派人去请关羽赴宴。关羽之子关平怀疑宴会有诈,劝说父亲不要去赴会,关羽自信不会让鲁肃得逞。于是关羽仅带随从数人,乘船过江,单刀赴会。席间,鲁肃婉言向关羽提出归还荆州之事,关羽严辞拒绝。鲁肃见劝说不成,就发令让埋 伏着的士兵捉拿关羽。关羽大怒,抢先抓住鲁肃,回到自己的船上。这时关平带领战船正好赶到,于是关羽带领蜀国将领在晚霞中返回军营。
6《救风尘》
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,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,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,嫁给周舍。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,写信向赵盼儿求救。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,赵盼儿巧用计策。她浓妆艳抹,假意愿嫁周舍,自带酒、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,周舍喜不自禁。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,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,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,赶走宋引章。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,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。周舍发觉上当,赶上她们,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,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。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,使安秀才到堂作证,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。赵盼儿证据确凿,周舍不能胜她,受杖刑责罚。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。
7《调风月》
全剧共四折。剧情是伶俐的婢女燕燕奉命服侍主家亲戚小千户,小千户系纨绔子弟,有地位、有相貌、有财产,燕燕受他勾引,以身相委,指望从奴婢升为小夫人。寒食节,燕燕照例温存地侍候小千户,在为他更衣时,却发现了一方巾帕,原来小千户在游春时结识了一位叫莺莺的小姐,见异思迁;燕燕不禁又悲又怨,悔恨交加。小千户偏又恶作剧,要夫人派燕燕到莺莺家说亲,燕燕本希望婚事不成,免得莺莺再度受骗,却被莺莺大骂一顿。婚礼上宾客满堂、乐舞声喧,燕燕不但忍悲为新娘梳妆,又受小千户奚落,燕燕忍不住悲愤满腔,在宾客面前痛斥小千户的始乱终弃行径,使夫人大为受窘,最后以小千户收燕燕做妾为结束。
8《西蜀梦》
《西蜀梦》以刘备当了“大蜀皇帝”为背景。剧作写为“刘汉”基业出生入死、功勋显赫的关羽和张飞相继被害。他们冤魂不散,双双赶赴西蜀,向诸葛亮和刘备托梦,诉说屈死的经过,缅怀手足之情,表达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。剧本着重写了两个方面:一是以昔日雄赳赳的英豪,与今日昏惨惨的冤魂作对比;一是以关、张二人生则救助天下、死却无人救援作对比。在第四折,张飞的段唱词最是耐人寻味:“俺哥哥丹凤之躯,兄弟虎豹头,中他人机彀,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!我也曾鞭及督邮;俺哥哥诛文丑,暗灭了车胄,虎牢关酣战温侯。咱人‘三寸气在千般用,一日无常万事休’,壮志难酬!”(〔滚绣球〕)剧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乱世无常,人命如蚁,英豪如关羽、张飞,尚且是“横亡在三个贼臣手,无一个亲人救”,普通老百姓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。可以说,“英豪死了”便是《西蜀梦》的主题;在英豪轻易地死于小人之手的时代,谁来救天下苍生,则是《西蜀梦》的潜台词。
9.《蝴蝶梦》
剧写王老汉的三个儿子为父报仇,打死葛彪。王婆主动提出将亲生子抵罪,以解脱王老汉前妻所生二子。包拯嘉其母贤子孝,设法释放了王婆婆的三个儿子。此剧不仅歌颂丁清官包拯为民申冤,更主要的是通过公案剧的构架,歌颂了王婆婆的贤德。构思新颖,穿插巧妙,曲辞本色,凄婉动人。此剧不仅歌颂丁清官包拯为民申冤,更主要的是通过公案剧的构架,歌颂了王婆婆的贤德。构思新颖,穿插巧妙,曲辞本色,凄婉动人。它宣扬的思想,与杂剧《救孝子》颇有相通之处。在“继母大贤”一类杂剧中,是写得最成功的。
10《玉镜台》
写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,婚后夫妻不和,经人调解终于和好。全剧共四折。剧情是:翰林学士温峤被姑母请去教表妹刘倩英弹琴写字,温峤心爱表妹姿容。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学士中为表妹觅亲,温峤于是以御赐玉镜台为定物,骗娶刘倩英。姑母无奈之下只好嫁女,但温、刘二人年龄悬殊,刘倩英满心不乐意,夫妻婚后不和。温峤友人王府尹设宴招待温峤夫妇,席间温峤展露才华,为刘倩英赢得风光,二人终于和解。
11《金线池》
秀才韩辅臣游学到同窗好友济南府尹石好问处。鸨母见韩辅臣银两颇多,又是石好问的好友,对他甚为有礼。但没多少时候,韩辅臣金钱散尽,此时石好问又恰好满考朝京,鸨母不肯相留。韩辅臣负气移居他处,杜蕊娘依旧不能忘情。鸨母谎称韩辅臣另有相好,杜蕊娘信以为真,气恨之下不肯原谅他。韩辅臣也误以为蕊娘变心。石好问此时复任济南,韩辅臣前往诉苦。石好问从中设计调解,暗地里出资让众妓设宴于金线池,劝说杜蕊娘与韩辅臣重修旧好。蕊娘思念韩辅臣,心情烦闷之下喝醉了酒,见辅臣来了却又不理。辅臣羞愤不已,向石好问告状。石好问假意借故拘拿杜蕊娘,蕊娘情急之下韩辅臣求救,二人终于和好。石好问出银百两给鸨母,使蕊娘归辅臣,二人结为夫妇。
12《四春园》
它写王闰香与李庆安由父母指腹为婚,后来李家贫穷了,王闰香的父亲提出了悔亲。王闰香和李庆安在花园中相遇,王闰香提出资助李庆安,约他晚上来花园相见,叫丫环梅香拿一包袱金珠财宝在太湖石畔等待。不料惯贼裴炎前来作案,杀了梅香,抢走包袱。李庆安来时,被梅香尸体绊了一跤,摸了“两手鲜血”,逃回家中。梅香被杀后,王闰香只得将她和李庆安约会的实情吐露出来,王家便到开封府控告李庆安。令史判李庆安是杀人犯,只等钱大尹判个“斩”字。钱大尹是个清官,在审理中他发现了疑点,就派窦鉴、张弘查访真凶,最后捉拿裴炎归案,释放了李庆安,王李两家和好,仍结为婚姻。这里选的头折,写王家悔亲,李庆安在花园和王闰香相遇,王闰香不嫌李家贫穷,认为“人有且贫且富”,表现了她对李庆安真挚的爱情。这部作品,既表现了爱情的真挚,也歌颂了清官的精明。
13《五侯宴》
写李从珂自幼被李嗣源收留,长大后偶遇亲娘,最终母子团圆的故事。全剧共五折一楔子。剧情是:贫妇李氏欲卖子葬夫,恰巧有一赵太公为子寻一乳母,李氏愿典身三年。后赵太公私将文书改为卖身文契,且不能容忍李氏哺乳亲子。李氏被迫所弃之子被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嗣源收养,取名李从珂。十八年后,李从珂长大成人,与李亚子、石敬瑭、孟知祥、刘知远并为五虎将,随李嗣源出征。李从珂得胜归途中偶遇李氏,询问以后心中生疑。李嗣源因担心失去儿子而隐瞒实情。此时李克用妻刘夫人安排”五侯宴”庆功,李从珂一番哀恳之后,终知实情。刘夫人于是命李从珂前往认母。母子团聚,并杀了虐待李氏的赵太公之子赵脖揪。
14《哭存孝》
唐朝末年,北方沙陀族军阀李克用,趁黄巢起义天下大乱之际,扩充地盘,发兵击败了黄巢。由于此项功劳,朝廷允许其部下镇守所夺占的城池。李存孝战功显赫,李克用打算安排他去镇守最富饶的潞州。然而李克用另外两个义儿李存信、康君立无尺寸之功,却会钻营献媚,潞州之地被他们夺去,李存孝改派邢州。不唯如此,李存信、康君立二人更设计陷害,先是假传李克用之命,令李存孝改回安姓,又于李克用处诬告李存孝谋叛,欲借李克用之手杀害李存孝。刘夫人前往邢州调查,并带回李存孝。眼看真相有望辩明,刘夫人被李存信、康君立谎言支开,李克用醉时所言”五裂篾迭”(蒙古语,意为”不知道”)被二人利用,将李存孝车裂。最后,冤情大白,存孝妻邓夫人哭祭,李克用惩治了李存信、康君立二人,为李存孝祭灵昭雪。
15,《还玉带》
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,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,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,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,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。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,断定他命该横死。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,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,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。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,被裴度捡到。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,裴度将玉带归还,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。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,山神庙倒塌,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。后裴度赴京赶考,得中状元,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。
16《状元堂》
冯氏训子读书甚严,盖状元堂令其苦读。朝廷开科选士,大儿、二儿先后中头名状元。三儿夸下海口,以为必得头名状元。谁知状元另有其人,名王拱辰,后被冯氏招为女婿。三儿陈尧佐仅中探花,被冯氏痛责。陈尧佐羞愧之下,发愤攻读,再次应试,终于得中状元,却因接受民财孩儿锦又被冯氏责罚。寇准此时担负采访贤士之责,闻知此事,赞叹一门四状元,看着这母慈子孝、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,不由得让人羡慕。难怪寇莱公都要赞叹陈家一门四状元,称陈母“训子有纲纪之威权,居家有冰霜之直政”。以致最后连当今圣上都要给陈家加官赐赏,陈母被封贤德夫人,陈家三子兼女婿皆列鼎重裀,腰金衣紫。
17《谢天香》
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。柳永欲赴京赶考,恰好故友钱可任开封府尹,柳永郑重托他照顾谢天香。钱大尹本来不满柳永过于贪恋天香,后见天香确有才华,也很喜爱她。为使谢天香不再沦落于妓院,钱大尹用心良苦,假装娶她为妾,使她脱离乐籍。三年后,柳永中状元回来,误会钱大尹抢走心上人,心中怨恨。钱大尹一一说明情由,并将谢天香归还柳永。
18《单鞭夺槊》
尉迟恭是唐朝开国名将。他早先是刘武周的将领,曾带兵攻打唐都长安,所过之处,势如破竹。唐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见尉迟恭是一员猛将,非常喜爱,便与军师徐茂公定计,诱尉迟恭入介休城,迫其归顺。尉迟恭归降后,元吉因记一鞭之仇,乘李世民不在,捏造罪名,企图杀害尉迟恭,被徐茂公救护。后来李世民在御果园被单雄信追杀,元吉和另一爱献殷勤的将官临阵怯敌各自逃命,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,尉迟恭赶到,救了李世民的性命,李世民从此更加敬重尉迟恭了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xusseo.com/zatan/14115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徐三seo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感谢!